-
網信辦約談網易:網易新聞存在嚴重導向問題
近日,針對年檢中發現的問題,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也先后約談了新浪、搜狐、百度、和訊、天天在線網站負責人,向其通報了存在的問題,并責令其強化責任制度,切實采取全面有效的整改措施。在約談網易時...
-
信息流廣告將成主流,極致的差異化服務才是方向
因此,未來廣告主們投放信息流廣告的平臺并不是唯一的,各大平臺都有自己的獨特的優勢,如果是大品牌的用戶,自身不差錢兒,可以選擇在微信和微博上同時投放,既拉風又提升了曝光度;中小商家則可以側重擇選...
-
微信公眾號謠言四起,自媒體人需要深刻反思
一直想寫一篇關于微信”自媒體“(泛指部分微信公眾賬號)的批判性的文章,正好趁著這次人人網因為關閉站內信而引發的”謝幕“謠傳負面傳播事件,我按耐不住心中的不忿,一定要BB兩句,現在的微信“自媒體...
-
一個自媒體人的反思:畢業不到3年的菜鳥,竟敢談互聯網巨頭戰略
這段時間,我看了不少國外的獨立博客,他們生產的內容不僅數量奇多,而且內容質量很高,再對比國內蓬勃興起的自媒體,基本上我已經無法直視下去了。尤其是科技圈,80%以上的自媒體已經淪落為企業的發稿渠...
-
阿里巴巴并非中國政府的“寵兒”,五家美國律所調查欺詐
阿里巴巴因中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工商總局)的調查及報告被卷入“假貨”風波。至今已有五家美國律師事務所公布,要代表投資者就阿里巴巴及其管理者是否違反美國證券法規展開調查。國內媒體注意到,這...
-
不只是淘寶,美國市場為何同樣假貨泛濫
中國在全球市場中扮演著制造商的角色,擁有大量的正品制造權和知識產權框架,這可能是導致中國成為假貨最大發源地的主要原因。依照美國法律的規定而查封的假貨中,有價值12億到17億美金的商品來自中國大陸...
-
工商拈花一笑平事端,阿里后遺雜癥難消除
好一個熱情會見,達成共識,良好溝通,共同聯手,深入交流。就這樣在拈花一笑中一切云煙皆成過往,好一個白皮書僅僅是會議紀要,無法律效應。讓無數的看客看得是目瞪口呆。如今會議紀要也可以成為白皮書,...
-
虛擬貨品的貓膩交易,那些你看不見的阿里電商暗流
四季度財報不達預期,和工商總局任性吵架,讓阿里最近遭遇資本市場上的連環殺,市值一夜間蒸發687億元,甚至還可能面臨美律所調查。事實上,除了看的見的實物交易存在假貨現象外,阿里平臺的另一個虛擬貨...
-
大戲驟落握手言和,工商總局回應稱“白皮書不具有法律效力”
1月29日,有70多年歷史的美國知名律所Pomerantz率先發難,宣布為保護阿里巴巴的投資者展開調查,質疑阿里巴巴和某些官員或董事可能違反《美國1934年證券交易法》中的10(b)和20(a)條款。這兩條法規是為避免...
-
聚美“有錢任性”,“極速免稅店”10億元能燒多久?
此前,聚美在上市后對外宣布,將第三方平臺上的美妝業務全部收歸自營,此舉可能是為了規避供應鏈質量風險。但相應的供應鏈調整顯然未能跟上公司戰略步伐,2014年第三季財報業績增長低于市場預期。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