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毫不奇怪,當政治博客寫手Andrew Sullivan 宣布創辦一個不放廣告、全憑讀者訂閱作為營收的博客時曾經引起的軒然大波,因為在絕大多數人看來,屬于獨立博客的時代早已經過去。但技術分析師和博客寫手Ben Thompson卻對這個觀點不敢茍同。他的個人博客比以前做的更好了,而他的成功也證明了一個基于訂閱盈利模式的博客其實可以活的很好。
我已經采訪過Thompson好多次,因為他推出自己的網站Stratechery,而目的只是圍繞他寫的興趣寫作,僅此而已。在去年4月的時候,這個網站完全沒有一點知名度。即使在科技博客圈子里面,這也不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每天他的博客更新的內容大部分都是分析一些每日的熱門新聞,不過他的模式有點不同的是,他依靠的是免費增值收費作為主要收入來源。
在半年后左右,Stratechery上已經有上千的付費用戶,他們每年支付100美元可以閱讀那些被限制的深度文章,網站上也會有不少日常更新的帖子是免費提供的。這意味著,僅僅通過這些粉絲,就已經獲得了10萬美元的收入,而這已經足以維持這個網站日常運轉。這也初步證明了KK的“一千粉絲”理論。
在回應“博客已死”,Ben Thompson說,Stratechery的付費用戶訂閱已經超過了2000人,這意味著他現在每年可以獲得大約20萬美元的收入。這證明了一種利基模式,只服務于特定的社會群體,Thompson認為這是一種比依靠大規模廣告更好的商業模式。
“我敏銳地意識到,這里會有一個權衡。當涉及到收費的商業模式,通過使內容變得稀缺并且被認為是值得付出的,你需要通過定義限制你的讀者數量。Stratechery,只服務于特定的利基人群”
(百度百科中關于利基者的解釋:行業中的小企業專心致力于市場中被大企業忽略的某些細分市場,通過專業化經營來獲得最大限度的收益,這種有利的市場位置被稱為“利基”,而占據這種位置的企業就是市場利基者。)
事實上,湯普森認自己的成功有助于證明這個觀點,要知道在過去短短一年的時間里,只服務于特定人群這戰略讓Stratechery博客每日可以成功說服3萬多的用戶進行付費,在去年大概成功獲得了接近百萬美元的收入,這些收入完全來自訂閱。相比于BuzzFeed或Vox,如果只有這些收入肯定會一籌莫展,但對一個個人博客來說,它無疑已經獲得了一個驚人的成功。
湯普森一個核心觀點是更多的利基,并且有針對性的提供內容,這將讓你會有一個很好的訂閱商業模式。VOX和BuzzFeed這樣的網站,你必須學會去廣泛化,不然廣告收入很可能就會成為你的唯一選擇,而這需要數以百萬計的瀏覽量才能幫助你獲得可觀的收入。對于VOX和BuzzFeed,大小和規?;蛟S是成功的唯一途徑,但對獨立博客來說,這僅僅是一種生活方式。
(以上內容編譯來自Gigaom,有刪改)
我的一些看法
這段時間,我看了不少國外的獨立博客,他們生產的內容不僅數量奇多,而且內容質量很高,再對比國內蓬勃興起的自媒體,基本上我已經無法直視下去了。尤其是科技圈,80%以上的自媒體已經淪落為企業的發稿渠道,收費軟文基本就是他們的商業模式。
和一些公關朋友聊天,問他們為什么如此看重自媒體,結果卻令我大跌眼鏡。因為自媒體便宜??!簡單的給我算了一筆賬,一篇軟文,企業自己寫成本會在1500元左右,發一個渠道算300元,像一些比較高水平的科技博客平均下來,一個成本至少得5000元,這里面還有人力成本什么的。一篇稿子算下來,至少得花費個3萬元才能起到不錯的傳播效果。而找自媒體呢,3000元就把這些給搞定了,寫加上發,還有的大量的媒體在抓取。性價比非常高,所以這就養成了找自媒體寫文章的良好習慣。
聽到這,我感覺很悲哀。經常在想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什么同樣一批都是對科技互聯網相當感興趣的人,國內國外卻走上了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在中國,我幾乎沒怎么見過什么特別專業的“自媒體”,雖然有不少人號稱自己是“第一”、“超級”之類的。
確實,他們或許比我要專業點,但寫出來的文章基本上從沒讓我產生過訂閱的沖動。現在的自媒體絕大多數都涉獵頗廣,但其實什么都不懂。一個剛畢業不到3年的職場菜鳥,就已經敢暢談互聯網巨頭們的各種戰略,這在過去哪里敢想。
在過去有一段時間,我也試著進行專業化,專注寫游戲產業,不過寫了幾個月后,發現自己還是不夠專業。太多的東西,自己了解的并不夠深刻,究其原因就在于我沒在這個行業里面真正工作過,沒有了解這個產業具體是如何真正運轉的。絕大多數分析,基本上都是來自基于二手資料的內容分析。所以慢慢的,我寫的也不是很多了,其實就是怕出笑話。
這對國內很多自媒體其實也是一個道理,寫出來的東西,看似沒什么破綻,但大體上又都經不起推敲。企業真正的戰略,為什么成功,這些重要的關鍵信息,基本上又都不會對外透露。很多時候,一個自媒體確實沒辦法真正做到專業化。但只要你持續不斷的在具體行業一直寫下去,那么至少你能“專家化”,小圈子里的人都認可你的品牌價值,那你也能活得很不錯。至少就不用再依靠收費軟文活著了。
說國內讀者沒有付費習慣,這個觀點我是沒辦法認同的。已經有無數案例證明大家還是愿意為優質內容付費。少寫點軟文,多生產點優質內容,自然會產生商業價值的。
(成文有點隨意,寫的不當的地方,希望大家能諒解一二)
以上就是關于一個自媒體人的反思:畢業不到3年的菜鳥,竟敢談互聯網巨頭戰略全部的內容,關注我們,帶您了解更多相關內容。
特別提示:本信息由相關用戶自行提供,真實性未證實,僅供參考。請謹慎采用,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