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的興起,淘寶的強大,催生了不少職業,也養育了多少人:職業買家、職業刷單族、職業議價師、職業秒殺黨、職業剁手黨...今天,小爆要和大家說的就是這其中的兩個:「職業刪評師」和「職業差評師」。
先看一則來自新浪科技的新聞:
「近日,由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檢察院提起公訴的浙江省內首起“職業修改差評師”案件,法院經審理后,當庭以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一審判處被告人李駿杰有期徒刑五年,同案的另外4人也分別獲刑。
判決書認定,在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的一年半左右時間里,李駿杰共修改“中評”“差評”347個,獲利9萬余元。胡榕共轉賣信息900余條,獲利1.8萬余元?!?/p>
差評,可以說是賣家的命門。對處于低等級的賣家來說,一個小小的差評就很可能會讓之前的努力全部白費。所以,為了消除差評他們便開始不擇手段。
報道中的事件,讓淘寶職業差評師再次暴露于大眾視野中,有人會說,刪個淘寶差評而已,不至判刑吧?然而,我們看到的只是結果,而在那看不到的過程中卻有著不為人知且環環相扣的利益鏈條。
有此類「刪差評」需求的賣家,通常都是通過QQ在網上尋找職業刪評師的,小爆試圖在QQ群信息中搜索「職業差評」等關鍵詞,得到的結果比比皆是。
價格上,根據曾經的相關報道,刪\改一條評價的收費在100-300元不等。
最早在2012年末就已經出現這一「產業」了。
通常賣家能夠提供買家姓名和收貨地址,中間人根據這些信息,花錢找「內部人員」查到買家的身份證號。
涉及到有關部門的時候通常都用「內部人員」和「特殊渠道」說明。
接下來,將信息交給「證件偽造者」,他們會通過電腦、打印機、過塑機、切割機等工具制造出一個近乎完美的買家身份證。
將到手的身份證掃描圖上傳至淘寶,以原郵箱密碼遺忘為由,進行郵箱重置(換成冒充者自己的郵箱)。之后,淘寶會把重設密碼的郵件發到冒充者的郵箱。接下來就是簡單的改密,登陸并刪評了。
在之前的報道中可以看到,這種通過偽造買家身份證進入淘寶賬戶刪除評價的方式屬于「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顯然已經觸及到法律的層面,所以大多數職業刪評師還是不敢去碰的,而他們更多的則是通過以下這種方式要求買家刪評的。
他們主要靠自身的「實力」,通過不斷對買家進行短信或電話騷擾,直到其“回心轉意”自己修改或刪除評論。
為了刪除一個差評,不斷地打電話發短信,甚至到了恐嚇,威脅人身安全的地步。然而這卻是一種最簡單的手段,只要有時間絲毫不浪費其他成本。
除了職業刪\修評師,從網購中滋生出的還有一個與之相對應的職業,叫做「職業差評師」,顧名思義,就是那些專門給賣家差評的人。小爆仔細想想,只這么說還不足以詮釋他們,團伙作案,組織性高,殺傷力大,具備這三點才有資格稱得上「職業」。
職業差評師的工作更類似游擊戰,指哪打哪,一旦鎖定目標,則快速出擊,穩準狠殺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以豆瓣上一位賣家的遭遇為例:
13點41分-13點42分的1分鐘內,5個不同的ID拍下了賣家店里一款1元錢的換購贈品。 由于是贈品賣家并未設置郵費,所以這5個ID拍下就付款了。
在這里就能看出團火作案作案的痕跡,狼群戰術比一個人得逞的可能性大得多。
當這位賣家想聯系他們解釋贈品的情況時,得到的卻是這樣的結果:電話空號,無具體地址。
「5個電話中,3個是空號,1個是錯號,最后一個是本人接的,說是論壇組織團購。我問是哪個論壇?我聯系一下,免得誤導更多人。他說這個不清楚就給掛了。 」
「然后我就看地址。都是偏遠或者大范圍地址。 比如只寫個新疆XX經濟開發區,廣州XX大學城,沒有具體地址。 」
再看看這些職業差評師交流群中的對話就能解釋賣家為什么會遇到上面的事情了。
之后就是豆瓣賣家和五位買家之間的“談判”,說是談判,實則是買家的一種無恥敲詐行為:發貨就給“差評”、不發貨就投訴,讓賣家只能掏錢。
「既然電話打不通,就給旺旺留言唄。一留言,馬上就有回復了。 這個淘寶ID是個無購買信譽的小號,連星都沒有。
直接回復:加QQ為什么要加QQ呢?
因為旺旺的聊天記錄,可以在淘寶的投訴處理里當憑證。但QQ的不可以?!?/p>
加QQ之后的意圖就不言自明了。
「職業刪評師」「職業差評師」,兩個看似相悖又互相矛盾的職業,卻像寄生蟲一樣和諧的存在于網絡世界的陰暗角落里,汲取著養分,見不得陽光。
文章系IT爆料匯(baoliaohui)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掃描下方關注作者公眾號。
以上就是關于職業X評師和職業刪評師相互勾結,如寄生蟲一般和諧生長全部的內容,關注我們,帶您了解更多相關內容。
特別提示:本信息由相關用戶自行提供,真實性未證實,僅供參考。請謹慎采用,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