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北辰(微信:yibeichen)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
狄更斯《雙城記》開篇的一句陳述,被廣泛的引用,在移動互聯網創業浪潮的當下,他無疑擊中了無數創業者的內心。不論遠在萬里之外的硅谷,還是近在咫尺的中關村,財富神話以比特的速度上演,每天,有新的公司成立,千萬美金融資,納斯達克IPO,同樣二八定律遵守宇宙的法則不斷上演,80%的創業者沒有等待黎明。
創業者真正缺什么?
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絕大多數人看不到后天的太陽。但又有誰真正去俯下身子去了解過,這些“絕大多數”的的創業者他們的渴望?
如果問今天的創業者,他們缺什么?他們什么都缺!缺資金、缺品牌、缺資源、缺經驗、缺人脈。其實他們真正缺的是什么?缺歸屬感!創業不是一個人的長征、不是孤僻的特立獨行,而是一個社群、這個時代最強有力的吶喊。在這個社群里,創業者們因為互聯網連接了起來,是一群微力量,這樣的微力量縱然微軟,但串連之后確可以影響中國商業的大未來。他們彼此勉勵,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我們看到了這樣的素描畫像:
散落在中國廣袤大地上的成千上萬的創業者們,他們心懷夢想,簡單樸素,執著堅毅,并且從不吝惜行動。他們是中國經濟最堅固的基石,不僅為國家創造者十分可觀的稅收,更為整個社會創造了無數的就業機會,可謂是以創業家的精神當仁不讓地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
在時代和社會的變革中,在創業創富的日子里,這群創業者是最早體味艱辛的,也是遭遇困難最多的一個群體。挫折和失敗成為他們堅持和奮進的動力,他們在奮斗中汲取養分,不斷成長和壯大自己,成就自我、服務社會。
60、70、80、90后創業者在想什么?做什么?信什么?
對時代和社會來說,創業者是一個基數廣大的群體,也是一個常常被忽略的群體,然而,他們卻是一個偉大的群體。他們辛勞付出,卻缺乏社會的廣泛認可;他們極具創造力,卻苦于空間和視野的有限;他們蘊含著無盡的力量,卻找不到一個可以團結起來共創無限未來的組織,一個可以抱團取暖的社群。
有幸,此次在勁霸男裝與創業家雜志聯合主辦的“勁霸·創富匯”年會上遇見了這樣一個組織,一個平臺。它匯聚了中國各地的微小創富者,走進各個城市,邀請創業嘉賓,舉辦沙龍分享。面對這樣一個組織,我們不禁要問:中國當代的創業者,他們在想什么?做什么?信什么?
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答案,但我們看到了一場有趣的并且是跨越40年的對話。60后表示有壓力,70后表示很欣慰,80后表示無所謂,90后表示很任性。在“勁霸·創業匯”年會“四代同堂話創富”環節,由創業家副總裁兼黑馬傳媒CEO紀中展擔綱主持,中科院計算所上海分所所長孔華威、杭州碧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夏抒、大樸網創始人王治全、夏娃的秘密創始人傅文娟、91車夢網創始人張達、三個爸爸創始人陳海濱等十余位出生于60、70、80、90后的不同年齡段的代表們四代同堂話創富。每個人創業所處的年代、生理年齡以及時代經歷的不同,使得他們各自的觀點產生了激烈的碰撞。面對每代人的創富觀、如何賺的第一桶金以及賺錢的方式這三個核心論題展開及激辯。激辯現場60、70后的風格是一步一個腳印,更傾向于自己積累原始資本,而80、90后們更追求速度和效率,認為借助資本市場才能迅速做大。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90后坐擁天時、地利、人和,被賦予了前所未有的能量,他們是第一代的移動互聯網原著民,汲取了一切高新科技帶來的新鮮和歡愉,同時90后的父輩,60后一代,經歷了改革開放的時代紅利,積累了一定的財富,90后在財富的傳承中成長,沒有80后上有老、下有小,白手起家,四顧不暇的煩惱。對于90后創業者,只有兩件事了:自由地探索世界,轟轟烈烈的改變世界。
朝花夕拾
最后想聊一聊“創富大講堂”,這是“勁霸·創富匯”在2015年全新板塊,內容不同于小型沙龍,講的不是創富故事,而是從創富角度就當下經濟環境有針對性的開講,邀請的嘉賓既有理論界的經濟學家,也有草根出身的創富成功者,對創富人群來說具有很高指導意義和實用價值。此次年會上“創富大講堂”也是創業圈明星導師云集。葉檀、牛文文和洪忠信等三位重量級嘉賓作為首講主講人登臺開講。葉檀從宏觀經濟和證券市場領域的專業視角,解析了2015年的經濟轉型趨勢,以及如何把握目前國內新政治氣候下的機會。創業家董事長牛文文演講主題是“一億中流”,這個主題是從日本70年代以來引以為傲的一億人中產階級延伸而來,他認為當下中國的創業者人群正在崛起,創造的財富在國民經濟占比重日益上升,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他們也將成為未來中國商業的中流砥柱。而最后壓軸登臺演講的勁霸男裝CEO洪忠信,則以“微力量,大夢想,大未來”為主題,分享了自己如何樹立創富夢想并堅持不懈專注達成的切身經歷,引發了現場許多創富者的強烈共鳴。
對于未來大商業,北辰朝花夕拾,為你奉上,“勁霸·創富匯”會上著名財經評論家葉檀關于主題:“2015年中國經濟轉型”核心干貨。
一)做企業,學麗江。
未來中國的中小城市要有戲,除非你做得特別有特色,就像麗江一樣,能吸引北京的小資一咬牙就過去了,更重要的出路其實還是要活在城市群里。
二)找資金,選擇比努力重要。
中小企業需要從天使投資開始找資金,而絕對不是銀行。銀行不是為我們這些群體服務的,銀行是為政府基建服務的,是為大型企業服務的。到現在為止,銀行的資產依然不能股權化,這就決定了銀行不可能投資小微企業。
三)2015關鍵詞:震蕩。
2015年的關鍵詞除了“投資”之外,還外一個關鍵詞就是“震蕩”。當市場大幅震蕩的時候,你只有在兩種情況下可以逃過一劫。第一,管理好你公司的現金流。第二,知道市場要什么,然后是拼命推銷自己的產品,把市場所需要的推薦給目標顧客。
四)市場需要什么?市場想要什么?
2015年,企業家怎么走?第一,以馬云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家找到市場有需求的行業,進行創新、創業、創業。第二,以李嘉誠為代表的,明白現在發生什么事情的企業家,提前在全球布局投資。除了投資局部的創新產業,如人造雞蛋、大健康產業、移動互聯網絡,還會投資保險這種金融機構。
以上就是關于中國的創業者們到底在想什么?做什么?信什么?全部的內容,關注我們,帶您了解更多相關內容。
特別提示:本信息由相關用戶自行提供,真實性未證實,僅供參考。請謹慎采用,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