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口秀還是自媒體,對于制造足夠響亮“聲音”的李黎來說,是討論問題的邏輯元點。在制造聲音的過程中,她有自己的思考。
優酷土豆集團副總裁李黎
李黎:“曉說”帶動網絡脫口
如果不是因為李黎,高曉松可能現在還混跡于各種電視選秀節目上,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拿著一把扇子,面對著鏡頭,講述他理解的人文和歷史。這個在20年前因為一首《同桌的你》而成為音樂人的家伙,雖然人生幾度起伏,但每一次他都能摸到那張幸運的牌。在音樂圈里混跡這么多年,高曉松的商業價值和這個行業一樣,并沒有得到清晰的認可。直到有一天,他在視頻網站上講起了“曉說”。
李黎在進入優酷網站之前,就認識高曉松。當時她還在派格影視公司工作,為劉儀偉做一檔“東方夜譚”的節目,這個節目可以說是電視脫口秀節目的先驅。在她印象中,高曉松屬于那種在飯桌上特別能噴的主兒。熟悉高曉松的人都知道他是個話癆,歪理也好,邪說也罷,從他嘴里出來都能說得頭頭是道。
2011年,李黎去優酷工作,在進入互聯網公司之前,李黎對互聯網幾乎沒有什么了解,但是之前她做過“東方夜譚”“壹周立波秀”這類脫口秀節目,所以到了優酷之后自然會想到做一檔原創的脫口秀節目,于是她想到了高曉松。當時高曉松剛剛因為醉駕被拘役半年釋放,一些電視選秀節目不敢再啟用他做導師評委。這反倒給高曉松一個在網絡上東山再起的機會,“曉說”從此一炮走紅,高曉松的商業價值也達到了最大化,他恰如其分地詮釋了“說得比唱得好聽”這句話。“曉說”的走紅,也讓很多人意識到,自媒體該升級到聲形并茂的時代了。
一個對互聯網一知半解的人,憑著直覺判斷,互聯網最大的特點是什么?是“吐槽”。吐槽再升一格是什么?是表達。表達再升一格是什么?那不就是脫口秀了么。這是李黎的思路,她只是因為對互聯網好奇,才邁進互聯網公司的門檻。“劉儀偉的‘東方夜譚’是1.0,就是寫手寫完了,找一個表達能力強的說出來;周立波的節目加入了綜藝成分,是2.0。我覺得真正的脫口秀,一定是帶有個人標簽的東西,主持人自身要高素質,首先從自己基因里出來的東西,成功率一定會高。”李黎說,“去優酷之前,我也是什么都不懂。后來我去了解互聯網,別人告訴我的互聯網就是什么露大腿,不是謾罵就是吐槽,或者就是那種‘顏值高’的東西。但是,等我到了那兒才發現,其實互聯網是被大家誤解了的一個地方。當時我做脫口秀,而且我定位的是‘文化脫口秀’,它的英文是‘Morning Call’,是想喚醒大家對世界多元的認知。他們擔心沒人看,覺得互聯網上都是“屌絲”怎么會看你的節目?”
但是李黎還是堅持把脫口秀節目做下來了,她覺得方向是對的,沒有絕對的成功或絕對的失敗,只要它具備那些基因,就能做好。于是李黎開始找合適的人選,她希望能找到一些有比較深厚文化積淀,同時又能用非常通俗的語言表達,讓普通人都能聽懂的人。專家很多,但總是高高在上,按網民的判斷,有些專家不太會說人話,而且過于在意自己,擔心出錯,擔心被罵?;ヂ摼W接受的是真實的人,你可以有缺點,可以出錯,只要把自己的觀點說出來就行,還要禁得住來自四面八方的批評甚至謾罵。這時,高曉松進入了李黎的視線。李黎分析,高曉松是那種泛文化泛娛樂類型的人,而且他在表達上有張力,心理承受能力巨大,說話也很吸引人。就這樣,跟高曉松談妥了。
李黎說:“現在很多脫口秀節目,差不多都定位在‘全娛樂’,現在發生的事件,我給你調侃一下,它的核心是博你一樂。而‘曉說’不是,它的定位不是博你一樂,而是發表我自己的觀點,所以我特別強調它是‘文化脫口秀’,‘文化’兩個字堅決不能給我去掉,因為這就是區別于娛樂脫口秀的標志。開始,高曉松給這個節目取名叫‘閑得蛋疼’,后來覺得這個不太雅,又取了一些特別雅的名字,都不合適。有一次我跟韓寒吃飯,韓寒起了‘曉說’這個名字。”
在此之前,網上還沒有一檔原創脫口秀節目。一檔網絡原創節目走紅一般要有三個月的時間,但是“曉說”一上線就走紅了,于是開始有人躍躍欲試,一個人面對著攝像機開始說了起來,各種“×說”節目紛紛傳到視頻網站。
李黎覺得,僅僅有一個高曉松是不夠的,它不是像電視臺那樣,有一檔固定時間的節目就行了,脫口秀應該是一個項目,而不是節目。她開始搜索那些自制上傳的類型化節目,但沒有讓她滿意的。這讓她更加相信,不是隨便誰就能做脫口秀節目的。“曉說”是跨中西文化的脫口秀節目,還應該有其他類型的節目。而且,互聯網上最靈活的是,一個節目受關注,相應的廣告也會隨之而來,每一個節目都該對應不同類型的產品。她發現,“曉說”給她提供的一些數據讓她更有信心去做不同內容的脫口秀節目。比如“曉說”里涉及軍事話題,就特別受歡迎,文化、歷史也受歡迎,之后就有了宋鴻兵的“鴻觀”,袁騰飛的“袁游”、“騰飛五千年”,羅振宇的“羅輯思維”,梁冬的“梁言”,還有看面相的“相征”……李黎說:“‘曉說’到了第二季,網民已經不滿足于高曉松坐在那里說了,開始希望看到走哪兒說哪兒了。”
袁騰飛主持的優酷自制節目“袁游”定位為“以實地探討鉤沉歷史典故的游歷型脫口秀”
談到脫口秀節目為什么在網絡上走紅,李黎說:“那時候是男色審美時代的結束,俊男美女的綜藝節目已經不吸引人了,開始進入真實的時代了,現在有很多真人秀節目。人們已經不愿意看那種弱智型、追求收視率的電視節目了,大家需要真實,需要真正的內容服務,是對于知識、對于這個新鮮世界去深度了解的時候了。其實這和人生一樣,人們剛有錢的時候,都拼命地得瑟,等你真正得瑟夠了的時候,就該沉下來了,想去了解這個世界。我覺得到了這個時代。過去都是一些低級趣味的內容在互聯網走紅,但是人們更喜歡看到對生命、對真實、對你所表達的那種東西的感悟。”
雖然高曉松的“曉說”在合同結束后跳槽到愛奇藝,但是優酷其他脫口秀節目都能保持很高的收視率,比如“鴻觀”、“羅輯思維”。從整個視頻網站來說,脫口節目僅僅占綜藝節目介紹一部分?;ヂ摼W視頻網站必須擁有海量內容,所以,大量節目需要靠購買版權來填充。點擊觀看最多的還是綜藝節目和影視劇。按照視頻網站的數據推算,一個大型季播電視節目,如果觀看次數超過600萬,這個節目一定會火起來。而像“曉說”這樣純粹網絡原創節目,每集平均觀看次數超過300萬,卻已經家喻戶曉了。
李黎說:“我們現在跟以前的運作方式完全不一樣了。以前我總是說定位啊、跨中西啊……現在我根本就不這么做了。因為我發現,互聯網滲透時間越長,用戶的喜好也是隨時在改變,那就隨著它的節奏走。但是大框架不變,軍事也好,經濟也好。而且它是一個長線。換句話說,節目越來越垂直了。我鎖定這批對軍事和經濟感興趣的男性。‘相征’基本上是針對女性,因為女性會相信這些東西。其實就是越來越垂直,高曉松的‘曉說’三年前是泛娛樂,三年之后不是這個方向。所有做泛娛樂的,一定活不了,而且方向也不對。以后就是以獨立、小群體、社群化的、垂直領域的內容。一定要搞清你鎖定的這批人群是誰。
《邏輯思維》、《梁言》、《袁游》、《鴻觀》組合文房四寶
李黎所說的垂直鎖定,讓廣告客戶的投放更具靶向性。“互聯網和電視臺不一樣,電視臺是24小時的,互聯網是龐大的一個體系,它需要海量的內容。我們不可能把這個做完。我們能做的是先把商業模式做出來,比如所有汽車都在追脫口秀,因為它跟它的細分人群相關,然后再把它的衍生產品推出來。‘羅輯思維’表面是一個脫口秀,其實這只是一個它展示的載體。它在做一個社群,做衍生、做電商,那一塊兒是它的主業。‘鴻觀’除了讀書,它在做游戲,貨幣的游戲。它們都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節目。”
即使脫口秀節目的垂直性很強,每年能創造大約一個億的廣告收入,但在整個視頻網站中,所占的盈利比例還是很低,用李黎的話講“還只是一顆小沙粒”。但她同時說:“但是它的價值,它真正讓所有人,包括客戶、用戶甚至媒體人發現互聯網可以做節目了,還能做一個好的節目,而且原來沒有任何客戶。當時有一個不太符合‘曉說’這樣品牌的客戶出2000萬元要冠名,我不同意。那時候我覺得‘曉說’剛剛起步,大家還沒有足夠的認知,還在罵高曉松長得丑的情況下,如果我要弄一個特別不好的品牌,它的定位就完全喪失了,所以我打死都不肯讓這個客戶冠名。那時候銷售要背業績啊,我堅決不同意?,F在季播電視節目冠名沒有3個億就別談,而視頻網站節目冠名也是從幾百萬到一兩千萬元,我覺得接下來5000萬到1億元的冠名馬上就要出現了。”
李黎認為,將來會有更多的人在網上表演脫口秀節目,但絕對不會是互聯網視頻節目的發展趨勢。“脫口秀只是其中很小的一個門類,而不是全部。互聯網顛覆得太快了,不管它未來怎么樣,它是以垂直、細分、建立社群的這種形式,慢慢搶占互聯網的。
--------------------------------------------------
本文作者系老胡,轉載請務必注明作者和自媒體(自媒體公眾號:laohushuokeji或老胡說科技)你的關注和分享是我最大的動力。
以上就是關于聲優制造,優酷李黎的新思考方式全部的內容,關注我們,帶您了解更多相關內容。
特別提示:本信息由相關用戶自行提供,真實性未證實,僅供參考。請謹慎采用,風險自負。